2010年3月1日

一个普通工程师的十年职业生涯(三)



2001年我做了一个相当冒失的决定:辞职。
那时我有几个同学在黄岩做模具CAD设计,就是用我当初给他们的PROE教材学成后做设计。那时他们的月收入已达到5000,而我在UT每月还2000不到,因此是很动心的。他们想自己开一个工作室,接外面的单。
然而等我办完所有的手续,到达黄岩的时候,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一个同学不愿意出来自己做,而原先的几个单子又飞掉了。我只好出去找工作。找了很多天的工作,发现情况很不好,刚进入的收入都很低,而且老板拖欠工资的情况非常严重。还有一个情况是:我原先学的专业知识,在这里几乎没有用场。之前我用PROE主要做空调的结构设计,以及生产夹具设计,主要是设计零件和装配结构。而在黄岩,主要是用模具的曲面。这里有大量的摩托车配件厂。通常某个厂家买一台日本的摩托车样机,然后把零件拆散了,然后对主要的零件做逆向设计。就是用专用测量仪测定零件的关键坐标数据,导入三维设计软件后重新生成平滑曲面,经过处理生成需要的模具加工件,最后用专用软件得到模具编程指令。
在黄岩呆了一阵子,我觉得做不下去,而同学的收入其实也没有他声明的那么多,关键是老板总是拖欠工资,所以很不爽。
于是我决定回杭州。
后来我到杭州的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做事,这家企业是做手机制造的,我的职位也还是工艺工程师。
工作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只有两三种产品,所以制造工艺很简单,我倒是做了不少的夹具设计,除此以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这家企业很快也面临了所有日系品牌共同的问题,在中国的市场上节节败退了。
所有的手机都是在日本总部设计的,经过大量的测试,一般要经过半年才会到中国开始制造,但这时候流行风向已经变化了,所以很难卖。
日企的管理很严格,特别是人事制度方面,请个假麻烦得要命,迟到早退也要书面说明。
因为是单纯的制造企业,大家做事情可说是规规矩矩,不需要你很出色,也不允许你特别不行。
但是决定一个企业命运的,不是大家做事情的效率,而是管理层的认识和决策。
象日系手机,所有的老总想法是一样的:不需要针对中国市场特殊设计;只要把日本市场流行的手机引进到中国就可以了;产品生命周期很长。
最后的结果是在中国市场日系手机全体溃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