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

EXCEL2007分组统计方法

EXCEL2007分组统计方法
1、将分组字段排序。
2、使用Subtotal得到各分组的统计值。
3、将原表单包含分组统计值复制。
4、在新表单中Paste Values。
5、在新表单中过滤数据。

2012年10月12日

ZT: 对原联邦德国总理斯密特先生的访谈

对原联邦德国总理斯密特先生的访谈

独立记者 黄金散

2012年2月15日

    (赫尔穆特.斯密特 Helmut Schmidt先生,今年94岁高龄。1918年12月23日-),德国社会民主党政治家,前西德社会民主党(SPD)主席(1967年—1969年)、 前西德国防部长(1967年—1972年)、财经部长(1972年)、经济部长(1972年—1974年)、前西德总理(1974年—1982年)

访谈第一天

   记者:谈到中国的政治问题,西方人总不会跳脱六0四问题,但您比西方主流有更为理性客观的看法。
  斯密特:并不是说我认为当局没有责任,现在来看本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记者:愿闻其详。
  斯密特: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众示威方面缺乏经验,部分原因是因为自毛时代始共产党主流意识是强调群众运动,并把它视为最高国家意志。实际上中国政府当时还开了专列运送学生入京。

  记者:为什么后来会发展成那样?
  斯密特:你们的"治安片警"在这个时候肯定无法控制局势。西方对待示威游行已经有了长达百年的经验,防爆警察、隔离带、无致命性武器等等,通常反映很迅速,执政当局知道如何首先对付人群中必然的激进者。
  记者:但是后来有了军队。
  斯密特:问题就在这,军人和警察对待冲击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事态由此会扩大。
  记者:所以邓小平后来建立了武装警察部队,但那也不至于会出现那么严重的后果。
  斯密特:具体事件的进展,我也不尽明了,大家都有不同看法,但我觉得学生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因为当时谈判一直在进行。
  记者:那如何谈判破裂了呢?学生要价突破了底限,双方互不妥协?
  斯密特:是不成熟,因为政府已经一再答应了学生的请求,而学生一再临时修改底限,比如他们会担忧政府秋后算账。
  记者:这让谈判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不信任感。
  斯密特:是这样,谈判不能轻易透露自己的底牌,一旦透露而被对方全盘接受,就没有悔改的权力,否则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谈判对手。
  记者:深受教诲。我想用一个假设,如果当初学生或一些意见领袖执政了,你认为对中国是福是祸?
  斯密特:这当然很难判断,因为会有一系列连锁反应是无法预测的。这是博弈论上的超博弈或无限博弈,找到那个平衡点很困难。如果您的假设成立,那可能并不妙。
  记者:何以见得?
  斯密特:知识分子通常较有雄辩的能力,西方很多领袖都是律师出身,但他们执行的能力会很欠缺。施政需要更现实,有太多问题其务实的处理方法和一个思想家设定的价值和目标常常相违背,这需要经验,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记者:那从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结果来看,您怎么评价。
  斯密特:没有人能说那不是个奇迹,仅凭一点,邓小平还是很了不起。
  记者:相比毛泽东呢?共产党官方的评价是3:7开,7是肯定。
  斯密特:我看不到,但是他对统一中国还是有功劳的,自从清帝退位,你们的国家一直处于整合期,而外患又添加了更大的麻烦。
  记者:您说的是日本,那您怎么看这个国家?
  斯密特:我觉得如果他们与你们走得更近,回归东亚对他们会更好,因为无论是他们的文字、思想、建筑和习俗都来自于中国。
  记者:可他们更倾向美国。
  斯密特:我在任国防部长期间,曾经同日本同僚就冲绳美军基地与他们有过交流。我告诉他"这对你们不利,因为这反而会让你们更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他回答我"可我们需要美国的保护",我反问:"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曾经主动攻击过你们?"他说:"你赢了",但美军基地还是建立了起来。
  记者:可能是他们对中国造成的伤害过重,所以反而感到后怕。
  斯密特:他们害怕承担责任,那是个自私的民族,这一点和德国不同。
  记者:那您怎么看中国古代的历史,就扩张和战争而言?
  斯密特:中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侵略过他国,西藏是个例外,应该说这是出于你们的自信。实际上你们一直把自己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而这个中心之外的地方都 是蛮夷,所以取得中国的统治权对你们的皇帝来说就是拥有了"天下",也就是世界,这提醒西方人重新审视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历史观。
  记者:实际上,清朝的皇上曾要求德国的使臣下跪,另外还有给西方国家赐国王称号的企图。
  斯密特:(笑)近代国家概念,是西方文化中心论下的民族国家概念,不适用分析中国历史,这造成了当代国际关系上西方对中国这个国家概念认知上的冲突。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西藏是个例外的问题。
  斯密特:无论如何,西藏的神权制度是共产党解决的。至于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就历史证据来说,你们是有很多,但并不充分。但相比美国印第安、澳洲土著、俄罗斯西伯利亚等来说,又很充分。今后的合法性最终取决于西藏今后的发展。
  记者:那您的最终态度呢?
  斯密特:西藏今后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中国。没有中国,他们也解决不了与中国穆斯林的问题。据说在中国西部青海湖旁穆斯林和藏民的冲突从来不断,由中国人(汉人,笔者注)作为监护人是必要的。另外,从长远来看西藏独立会让印度更坐卧不安。
  记者:这是否属亨廷顿所说的文明断裂带的范畴?
  斯密特:这是世界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的问题,德国的土耳其裔有400万,如何融合是个问题。

  访谈第二天

  记者:昨天您谈了很多有关中国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文化问题,今天我有一不情之请:为什么您始终为中国和中国政府辩护?是出于礼貌,还是为德国国家的利益着想?比如:出于德国的战略利益,希望中国的崛起牵制俄罗斯。

  斯密特:俄罗斯与西方在历史上的纠缠的确很多,她一直是出生波兰历任美国国家战略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一派所认为的西方战略安全的根本问题。可我不是波兰人,波兰当代政治家似乎并不亲中国(笑)。
  记者:谢谢您的坦诚。一个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在当前阿拉伯之春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一党zz问题?
  斯密特:我从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就像你们的邻居日本就一直一个党执政,只是最近新的党组阁了,看来事态并不妙。
  记者:如果仅一个政党专政,似乎少了制约的力量。
  斯密特:gcd内不是也有派别吗?这和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有什么区别?看来不论他们哪个党赢得竞选,国策似乎并没有太多变化。
  记者:这是互相牵制、平衡的结果,那似乎意味着中国今后改革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斯密特:那是因为美国一直没有真正意识到挑战,如果这种危机更激烈和迅猛,我想结局就会不同。中国也一样,似乎中国意识到了这种危机,阿拉伯之春对中国是个警示,它无意间成了中国改革的推动力,因为统治阶层是有惰性的,正如您所说的内部制衡的问题。
  记者:中国有俗话说"温水煮青蛙"(笔者解释)
  斯密特:很形象。
  记者:说到政改,中国台湾的选举目前已经逐渐成熟了,似乎给了中国知识分子希望,因为之前有人担心中国文化和国情很难适应西方的政治制度。您的看法是?
  斯密特:这是个很大的命题。台湾的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很有特殊性,因为两大阵营是围绕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而定义的,背书的一面还有美国,这可能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处。
  记者:这就是您所说的特殊性?
  斯密特:是的,也就是说,台湾的政治是中国大陆和美国政治的延伸,受两个世界最强大力量的调和。因此与其说台湾民主制度的成功是台湾内化的结果,还不如说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外化平衡的结果。
  记者:(笑)很有启发。那您认为如果当前中国大陆沿用台湾的政治制度,会有什么结果,您乐观吗?
  斯密特:关于台湾的政治发展我没有仔细研究。据说他们经历了很长时间,现在成熟了很多,期间经历了很多动荡。仅从内部动力来说,我想主要得益于蒋经国 的开明独裁,否则很难克服保守力量。如果邓小平健康状况多允许他十年,中国(大陆)今天的改革也许会顺利的多,一个民族在复杂的困难时期是需要英雄的。
  记者:您的意思是中国政治改革错过了一个良好的窗口期?
  斯密特:当然,按中国俗语,这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机会总是会有的。几十年前,国际主流对邓小平的改革和89年后的中国前景也不那么看好。即使假设成立,我想邓小平也不会模仿台湾的政改模式,因为他清楚台湾政治模式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昨天我似乎谈过这个问题。
  记者:大卸八块的问题?

   斯密特:是的。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经不起台湾曾经历的政局动荡,国际竞争也不会给中国多留出几十年的窗口期。
  记者:您指的是经济的发展方面?
  斯密特: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大规模的政改首先必然对稳定有冲击,虽然从长远来看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会恢复,也许会更好,但经济不是孤立于一国国境内 的。中国经济核心是制造业,是长期投资资本,他们倾向于确定性的未来,离开了他们很难再回来。而阿拉伯国家是石油,即使折腾10年停滞不发展,十年后说不 定还因原油价格上涨而因祸得福——中国可以吗?
  记者:您说的是东南亚、印度这些国家可能会把握这个机会?
  斯密特:中国劳动力成本在迅速提升,已经有这个趋势。大规模政改造成的政治整合期,我想在中国不会低于几十年。
  记者:看来,您对中国政改不抱乐观。
  斯密特:您别误会,我指的是台湾政改模式而言。
  记者:您对中国国内的左派和右派各持什么态度?
  斯密特:无论左派右派,我想其主体应该是把中国推向更高和更健康的发展阶段,但过左过右可能对中国都是个悲剧。过右的新自由主义,将会释放精英和资本 的潜能,短期内经济效率会更高,国际竞争力会增强,但也会迅速推升中国已经很高的基尼系数,社会不稳定性也会迅速累加,迟早面临政局危机;过左毫无疑问, 将会限制思想的进步,并吓跑投资,最终还会形成国民经济生产效率的全面下降,而且他们的对外政策趋于强硬,对抗会招致连锁反应,没人能预料到什么后果。
  记者:您的意思是中庸之道?
  斯密特:准确说,应该是恰当时期左,恰当时期右。目前中国的政策个人认为应该是趋左合适,中国二十年来一直过右,几乎成了世界上最残酷的资本主义国 家,工农的权益低得可怜。但无论如何,左右有共同的公约数,即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解决贪腐的根本问题,提高底层的权益和言论的自由度。
  记者:似乎左派更容易解决这些问题,但又投鼠忌器,那您的政改建议?
  斯密特:我想,应该是共产党党内民主加民众监督的模式。
  记者:中国的全国人民大会不仅是宪法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个最高民众监督机构,但等同咨询机构,被边缘化了。
  斯密特:这是核心,但改革的目标如果是与gcd争权,我想可能会麻烦。

  记者:您的意思?
  斯密特:把这个机构的监督职能发挥出来,而不是取得全部权力,我看是最稳妥的妥协方式。
  记者:但是监督的最终作用机制是通过权力来体现的,就是说民众需要拥有最终生杀予夺的大权。
  斯密特:这是个常识性问题,但我想仅仅监督职能,比如说信息公开就足够实现民众的制约力量了。
  记者:可目前人民呼声很高的仅仅要求高层公务人员公布个人、家庭财产问题都得不到答复,民众的力量很弱。没有人愿意放弃既得利益,也害怕清算,他们骑虎难下。您不觉得这是一党专政的后果吗?
  斯密特:我觉得这是当年邓小平改革有意或无意忽视的问题,现在已经积重难返,但我本人并不认为是您以为的一党专政的问题。
  记者:印度可能是个反证,不是吗?
  斯密特:印度关于官员的财产公示制度在1948年立国之初就开始推动立法,到如今轰动世界的阿纳?哈萨雷的绝食抗议活动还是为了这个立法问题。因为这将既得利益者逼到了墙角——而民众清楚,暴力革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所以最后理性的结果是双方妥协。
  记者:您的建议是中国民众和既得利益阶层达成某种默契下的妥协,承认既得利益换取人民的权力?
  斯密特:您的感觉很敏锐,是的,默契下的,而不是公示下的,之所以要承认既得利益,因为没法彻底清算,也不能彻底清算。
记者:谢谢!就我对中国民众心理的了解,人民很难接受?
  斯密特:情感是一方面,理性是最重要的,否则最受伤害的还是普通人民。
  记者:关于中国的改革,在国内知识分子中提出的模式很多。现在主流的有两种,一种是温总理和广东的改革模式,可能更西方化一点;一种是重庆模式。您了解吗?倾向哪一种?
  斯密特:知道一些。两种模式都有不确定的地方,即使有好的理念,也不能保证最终的执行效率。通常情况下,一个看起来具有良好理念的方案和另一个执行有保障的方案,二者中我个人更倾向选择后者(重庆模式)。
  记者:譬如?
  斯密特:重庆模式的优点是,已经有了一个模板可以参考,类似邓小平80年代的特区实验模式,成功了,就推广。这就看你们是否认可了。
  记者:既然有了这个实验区,那您个人应该对它有个评价吧?
  斯密特:还是需要具体考察才知道,我想可能是中国知识分子和企业家对过去红色中国的历史过敏,可能会因此丧失理性判断。当然个人威权也是很难有保障的,这些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我想,重庆更像新加坡模式。
  记者:您对温总理的改革方向有何见解?
  斯密特:温总理的模式,我想也不会是西方的议会民主制,目前中国国内政治生态也不会支持,可能会是渐进式的,但截至目前,我可能比您了解的更少。

  记者:有一个比较核心的内容,即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人大三月份就要召开了,到时会有更多层面的透露。
  斯密特:我会关注。
  记者:您不觉得应该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吗?
  斯密特:这涉及到上百万亿资本的所有制改革问题,请允许我先谈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
  记者:您指的是朱镕基开始的国企改革历史?似乎您对朱镕基赞赏有加。
  斯密特:准确地说是国企改制,当年朱镕基改革主要面临的是国企效率问题,总体上,我认为是成功的。
  记者:就效率本身而言吗?
  斯密特: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改革不会有理想化的结果,必须学会设定底限和目标。因此朱镕基采用了抓大放小的策略,对于一些不关乎国家根本的国有企业 大胆进行私有化,而对十几个重要领域的国有企业采用了资产剥离、兼并、重组等办法,这样既保证效率低下的国企不再成为国家负担,也在重要领域保证了国家对 经济的掌控。
  记者:那您不觉得那剩下的大型国企如果私有化效益会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藏富于国、一定需要国家控制?
  斯密特:您没有注意到剩下的国企的行业特性吗?它们大体是垄断性的、关乎国家安全的、对稳定性发展的要求要高于纯粹利润追逐的行业。
  记者:这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斯密特:如果你把它们当做国家税务部门的分支机构,你或许就会明白了。您认为哪个国家会把税务机构私有化呢?
  记者:这个角度的确很新颖,但仅从效率的角度来说,私有化应该更甚。
  斯密特:你的国家有两个特别大的国企,一个是"棉花储备总共公司",一个是"粮油储备总公司",今后还会有"石油储备类的公司"……
  记者:对不起,这两个国企性质是不同的,他们不是经营性的,当然无关效率。
  斯密特:是的,中国剩下的十几个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核心价值也是不同的,它们应该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而不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第一价值目标的。这些行业生来就不会亏损(deficit-proof),更多的是公用性的事业,价格由国家决定,怎么会亏损呢?
  记者:难道您不认为私营化会利于竞争,也就是价格下降,人民会获利更多吗?
  斯密特:未必,因为即使分拆打破垄断经营,效益未必会更好,价格也未必会降低,因为这些行业对创新性要求没有一般消费品那么高,私有企业不会有更多竞 争优势。相反这些行业对稳定性要求更高,它们大多是资源性的。谈到人民获利的问题,你们国有企业的利润难道不是人民的利润吗?

   记者:我开始明白了。
  斯密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私有企业是不关心社会整体效益的。譬如说三峡工程总公司如果是一个私营企业,它根本就不会存在,因为它的投资收益会很 低,收益期过长,而风险很大,没人愿意作这种投资,因为他只能依靠收取微薄的电费盈利,除非……它向上下游的人民征收减免旱涝灾害费(笑)——但国家会做 出这个投资的决策,因为国家是全局利益出发,全国就是一个大公司,"利润"核算的对象不同。铁路系统也是如此,一些西部的铁路系统严重超载而收费很低,私 有化他们会被废除或提价,这对内陆的发展是个打击。而如果以国家作为投资主体,情况就不同了。
  记者:您说服了我,谢谢。
  斯密特:不仅限如此,俄罗斯的私有化改革是个教训。起初他们按人头给每个公民平均分配股份将国企私有化,因经济萧条的原因(部分原因是原苏联民众从计 划体制出来,缺乏商业经验)这些股份后来被有国外财团背景的个人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他们成了垄断财阀,而后这些人又担心资产的安全,把资本转移到了国 外……
  记者:譬如霍多尔科夫斯基,普京采取了行动。
  斯密特:是的,他回收了很多资产,虽然严格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些行动有些是非法的,但毕竟保护了俄罗斯的利益。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命脉石油天然气还掌控在国家手中,否则俄罗斯的国家福利会很糟糕,他们国民的福利以及其它政府支出主要源于这些资产。
  记者:但是就中国的情形来说,很多体制内的人及亲属却分享了更多财富,您觉得公平吗?
  斯密特:当然,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是监督的问题,而不是所有制本身的问题。
  记者:可能民众对国有资本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公缺乏改良的信心。
  斯密特:西方各国或多或少都有国有企业,但并没有您在中国见到的那么严重的贪腐问题,说明这是个监管问题,而不是所有制本身的问题。
  记者:可是中国人并没有觉得这些国企给个人带来什么,反而是高价质低的服务和产品。
  斯密特:我了解到的情形是,这些国企上缴的利润不到15%,尽管如此,剩余的利润都最终计入了国家资产的账户上,要么用来发展,要么转化为新的资产, 今后它们会成为中国国家社会保障资金的一部分,比如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医疗保障基金。挪威是这样,阿联酋是这样,这些国家把这些国企的资金作为国家主权财 富基金进行世界性的投资,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国民的人均GDP很高,这些基金是主要的贡献之一。
  记者:但愿这些国企给今后的中国带来保障,而不是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
  斯密特:今后中国的人口红利过后,您会看到这些国有企业释放的价值,它们是你们人民的命根子。
  记者: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您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也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总结一下,您对国企的私有化持否定态度?
斯密特:应该说是否定私有化,而不反对引入私营资本,尤其某些特殊领域,比如科研、服务领域还是可以适当引进私有资本,这些领域私营会更灵活、更具生命力,而国企的稳健此时则是官僚化和臃肿的代名词。

  记者:关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您觉得最重要的是国企改革,还是别的什么?
  斯密特:我认为应该是农村问题和制造业产业升级。
  记者:那能否先谈第一点呢?
  斯密特:应该说,这两点是一个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斯密特: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比过高,或者说农业的生产效率过低,可以说,你们内陆农业生产还处于欧洲中世纪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人 口绝大多数处于失业状态。中国工厂的生产力已经过剩了,这部分农业人口除非转移到服务领域没有别的出路;而如果产业不能升级,工人的收入会很低,城镇服务 业很难发展起来,内需自然不充足,仍然摆脱不了过渡依赖外贸的局面。
  记者:而实际情形是中国沿海的工厂出现了用工荒,造成工资上升,产业外移,似乎并不是农业人口过剩状态,你怎么解释呢?
  斯密特:请您观察两个事实,一是中国政府在有意提升农产品价格,以减少城乡收入差,这使一部分农民返回了农村;另一个事实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受制于 18亿亩红线,土地稀缺,城镇生活成本骤升。这说明,中国政府一直把保证粮食供给作为根本要务。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不仅仅造成农业人口收入低的现实,也造 成了农业和工业抢占劳动力的现象。
  记者:看来您并不担心中国人口红利时代的消失。
  斯密特:恰恰相反,由于中国工业生产效率的迅速提升,会大大抵消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因素,中国在今后十余年会一直是隐形的劳动力过剩的状态。
  记者:我注意到您说的"隐形"这个词,似乎和表象不同?
  斯密特:是的,如果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达到美国一半的情形(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耕种100余亩,笔者注),你们的农业将会解放几亿新的劳动力进入城镇 服务业,哪里还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他们大多实际处于失业的状态,这就是您看到的中国政府为什么依然尽力挽留那些几乎微薄利润的企业,因为对一个 大量农村人口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经济体,劳动力的工资也可以看做"利润"。
  记者:似乎没有立竿见影的解决之道,关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问题,你怎么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
  斯密特:中国最近几年开展的第三轮农村土地改革,我注意了很久,似乎步伐很慢,我想还是农业人口过剩、粮食生产安全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悖论问题。
  记者:这个双重悖论如何解释呢?
  斯密特: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必然远远高于小家庭的生产模式,但是单产必然大幅降低——中国粮食的单产其实已经很高,这样必然会造成粮食安全问题。

  记者:那另一重悖论呢?
  斯密特: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粮食安全问题,如果大刀阔斧地进行土地改革,这些解放的劳动力只能进入服务行业。由于城镇制造业产业升级问题并没有得到 迅速解决,这些城镇服务业的收入必然会更低,也就是会形成大量的城市贫民窟,这在印度、巴西都比较明显。所以土地改革的过程和城镇产业升级是个对立的平行 的改革过程,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
  记者:看来您对计划生育持肯定的态度。
  斯密特:中国的人口控制虽说近乎残忍,但理性最终战胜了感性,否则中国现在会有17-18亿人口。以现有的生活水平计算,这不仅接近中国资源的极限,也会让世界恐惧。
  记者:但有人说,印度还是活得很好;资源匮乏、人口稠密的日本小岛也享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斯密特:这两个假设都不成立。关于印度,您应该注意到他们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人均收入在提高,但贫困人口绝对数却在增加,他们的贫民窟人口也在持续增 加,饥饿和婴儿营养不良造成的死亡率很高,而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他们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两倍,而人均消耗粮食是你们的一半。关于日本,这个假设则更加荒 谬,如果你们的人口不加控制达到18亿,中国的人口将是他们的18倍,即使你们拥有日本的产业技术和人口素质,这个世界的资源也供养不起18个"日本", 更没有足以容纳18个日本规模的高端制造业国际市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中国掏空欧盟、美国的制造业,欧美的收入在逐年下降,今后还会持续这样。 长期来看,最终中西方人民收入趋同,或者说地球最终是平的。这都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的。

  记者:正如您所说,中国农村改革面临双重悖论,那么您有没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斯密特:就我个人意见而言,这个悖论的出路之一,我想应该不局限于中国的这个内部系统,而是找到外部的资源。
  记者:(笑)可是我们没有殖民地。
  斯密特:但是你们拥有最大的外汇储备,这些储备如果不进入实体,最终是一堆耀眼的数字和纸片。所以是否可以考虑在全球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目前在南 美、非洲、俄罗斯、中亚,都有大片荒芜或待开发的土地,你们可以根据今后几十年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尝试进行租恁或长期开发。
  记者: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思路,现在中国已经在积极推进。
  斯密特:似乎力度并不够,目前中国的海外屯田更多的是粮食结构性的补充,而不是有意识配合国内的农村土地改革。考虑到土地集中式经营,可能造成平均单 产或总产量10%左右的减量,目前的这些屯田规模远远不够,当然前提是需要博得更多的国际信任。一旦能获得稳定可靠的粮食来源,加上已有的大量粮食储备, 我想中国的土地流转改革可以加快步伐。
  记者:果真如此,可能城镇土地供应量会大大提升,会解放整个房地产业。但国际上是否会担心,这是中国模式的殖民化,新的中国威胁论?
  斯密特:根据中国人口统计特征,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将会大幅减少,我想这个过程是过渡性的方案,会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
  记者:感谢您的建议,似乎您也顺便回答了我一直想问的中国国内房地产问题的出路。目前中国城镇化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冲突,主要是拆迁问题。希望听到您的看法。
  斯密特:我想本质上应该是宪法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宪法规定城镇土地是国有的,而农村土地是集体的,因此国家拥有不可否认的征用权,这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土地的增值收益必然归国家所有。这在实际执行中必然造成冲突。
  记者:那国家能否把这些土地增值收益重新给予国民呢?毕竟这也是第一次土地改革没收的。
斯密特:这涉及到更为复杂的问题。如果返还那么应该是返回给原来被没收的对象或他们的子孙,而不是目前的使用着,否则怎么向他们做政治上的交代?60年前上海的某些街道可是整个属于某个家族的,是否应返还?
  记者:我的爷爷辈是过去的地主,如果现在把土地的增值收益权再给"新的地主",个人感觉是不太容易接受。可是事实上在中国的城镇,土地的增值收益国家通过高额补偿返还给了原使用者。
  斯密特:这是妥协的结果,但补偿的标准是什么?如果真把土地增值收益权全部给予土地的使用者,那就按市场价值解决,可是政府又不可这么做,因为这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化。这就出现了无法逃避的拆迁纠纷,没有补偿标准,也没有法理依据。
  记者:您不觉得这是当初朱镕基房改的遗留问题吗?
  斯密特:当时中国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和严峻,那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有资产私有化计划之一,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我想可能的原因有二: 一是如果当初的房改把目标设定的更加理想化,可能会无法推进;二是既得利益群体为了个人的私利,默认或怂恿了这些政策。这个既得利益群体应该是大多数城镇 居民,他们掌握有媒体发言权。受损最多的是农民,他们没有声音,是无知可怜的旁观者,而他们应该是主人——因为这些资产从根本上说是中国长期以来"工农业 剪刀差"积累的国家财富,是农民贡献的,而农民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财产公案。
  记者:想来这个话题过于沉重,可却是事实。作为农民的子孙,我有欲哭无泪的感觉。我想,我们转移到下一个话题,中国金融改革的呼声很高,而这些呼声更多的是国外或者说美国的压力,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压力的?
  斯密特:我想压力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汇率,另一个是开放资本市场。汇率的压力,就美国而言,表面上是解决美国制造业空洞化和贸易逆差问题,这实际上是 政治上的姿态而不是筹码。美国人很清楚,人民币汇率大幅提升只会把中国的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而不是美国,因为这些都是利润极其微薄的产业,它们支 付不起美国人的工资,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只会相应转移到这些地区;开放资本市场是美国资本的现实需求,毕竟这是个封闭的市场,每个人进来都会有很大 机会。
  记者:您觉得中国是否应该屈服于外部压力开放资本市场?
  斯密特:我想这应该是个交易问题,取决于交易的筹码。
  记者:对等的筹码会是什么?
  斯密特:我想中国可能会要求欧美开放技术市场和承认市场经济地位。
  记者: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怎么看?会有哪些障碍?
  斯密特:我想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来源于中国自己的担忧。这意味着必须实现自由兑换,而如果这样,中国政府会担心造成国内人民币资本的大逃亡,因为毕竟 中国对外汇的管控非常严格,这些资本无论在谁手中,都是在中国国内,为中国的经济服务,而一旦自由兑换,资本就无法控制了。

  记者:人民币不是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元的量化宽松造成中国大量外汇储备缩水,这是不对等的货币体系。对中国来说,似乎进入两难境地。
  斯密特:这是我认为中国会支持欧元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我认为人民币最终会加速走向国际化,这需要中国先做好自己国内的体制安排。

可能会是战争

  记者:假设某一天中国的发展会重蹈过去100年历史戛然而止,您认为最可能是因为什么情况?
  斯密特:(思考)我想可能会是战争,从目前来看你们还没有排除战争的可能性。中国的历史也印证了这点,所不同的是过去的战争背景由草原民族的入侵变成了更为广阔的全球利益。而在我看来,战争最可能的后果,要么国家被严重破坏,要么是重新被国际社会孤立,其中孤立最为可怕,因为即便贸易可以用内需替代,但你们的技术源泉却来自于西方。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两天的采访,您的每一句话都给予了中国人民最大的善意,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向您表达深深的敬意。
  斯密特:我的荣幸,为您祖国的发展表示祝贺,希望看到强大而和平的中国。

2012年10月10日

OMG Facts of Moon Festival and National Holidays in China

1. Moon Festival
Also knows as Mid-Autumn Festival, together with Spring Festival, are two big events for Family reunion, which are as important as Thanksgiving and Christmas in US.
One tradition of this festival is to eat Moon Cake, which is only eaten during the festival, kind like Turkey for Thanksgiving.
It's not yet confirmed how this festival has been invented, some people think it related to the timing of Mid-Autumn, which means harvest and people think in that day the Moon is closest to The Earth, so it should be biggest and brightest of the year.
For ancient China i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it's very reasonable to hold a big event to celebrate harvest.
And people had a very ser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on, for Moon means romantic and homesick.
Thoughts of poetries have been dedicated to the Moon.
About 2 thoughts of years ago, China Kingdom had begun to use professional officials to rule the country, most of these officials are educated with classic books, and poetries are important part of it. And after these people passed certification and have been selected to rule, normally they had to transfer into a strange palace rather than their home town.
And as it is said, even the Moon is brighter in my home town. The Moon created a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home.
Even now, millions of people have to work and live in the city out of home town, and the Moon means sweat home, it connects people from very far away.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oetries of Moon is written by Su Shi at almost 1 thought years ago:
---------------------------------------------------------------------
Title: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

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
With a cup of wine in my hand, I ask the blue sky
what season it would be up the heaven for tonight.

Oh Moon, how I wish to get closer
By riding on the breeze.
Yet I fear your crystal and jade chateau,
Are much too high and cold.
So, let me just dance here with my moonlight shadow.

Rounds and rounds, my red mansion, till you shine on my silk pillow,
Sleepless, but bearing no regrets
Blame not the full moon when people has to apart
Sorrow or joy, be near or far,
Things happen like that, and we still believe in fate.

Toast to you, we are all be blessed
Though distant away, we look at the same moon
And in that way, we have never been apart.

Su Shi (translated by Charles Hartman)
---------------------------------------------------------------------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d-Autumn_Festival

2. National Holidays
From 1 Oct to 7 Oct, it's China's National Holidays, to celeb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C in 1949.
The government made this policy to encourage people to travel and consume during this holidays, so National Holidays is also been called as Golden Holidays.
A special policy for this year's National Holidays is to cancel highway tolls during the holidays.
In China, the price of a new passage car is around 25% to 100% more expensive than same model in US. The gas price is almost twice of US, and the highway tolls costs almost same money of gas, that means if people chose to travel by car, the spending is almost 4 times of in US.
Highway tolls means a lot of money, which is almost 1 billion US Dollars from 30 Sep to 7 Oct.
Till the end of 2011, there're over 10 million passenger cars in China, and a lot of them want to take the advantage, so lots of cars were trapped in the free highways, people were stopped for hours, and some walk dogs, or play badminton just in highway, or use telescope the check the status ahead.


And almost 100 people were killed in car accidents everyday.
Yet the worst traffic situation was happened outside Capital city Beijing in 2010, cars were trapped over 62 miles for 12 days.
As for this year's Golden Holidays, another issue is people crowded almost everywhere, here're photos taken in Forbidden City and The Great Wall.




So don't bother to travel China during any China's National Holidays, I'm not kidding.


2012年10月9日

BBC睡眠十律

一、睡前洗澡:洗澡时体温升高不是让人产生睡意的原因,不过体温升高后的体温下降阶段人会产生睡意。所以睡前洗个热水澡,让体温升高,在其后的体温下降时段会比较容易入睡。

二、睡眠限制: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呆在床上,比如12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这样可以调整好混乱的睡眠。

三、打盹法:.打盹可以补充晚上的睡眠不足,一般最佳时间是下午12点至5点之间。

四、打鼾是一种病,可能与心脏与血压高有关。会影响自己和伴侣的睡眠质量。

五、咖啡和酒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咖啡会让人保持清醒,难以入睡。喝酒会容易让人产生困意,但是入睡后的后半夜睡眠质量不佳。

六、光线疗法:光线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光线会经过眼底刺激大脑,使人体内的褪黑素发生变化。光线弱时褪黑素多,人会昏昏欲睡;光线强时(特别是蓝色灯光),褪黑素减少,人会清醒。睡之前拉上房间窗户可改善你的睡眠质量。(注意:长期服用褪黑素药物会有副作用:晚上睡眠变浅,白天眼皮沉重,没有精神,记忆力下降等)

七、食物疗法:碳水化合物含量多的食物能让人产生困意,蛋白质含量多的能让人保持清醒。

八、挨饿16个小时左右可以重置人体的生物钟,饱餐会让你的睡眠质量受损。

九、肌肉放松法:在睡觉前15分钟,进行肌肉紧张、放松练习,可以更好地进入睡眠。。

十、药物疗法:薰衣草和缬草等草药可以帮助改善睡眠。

2012年9月12日

科幻小说《考古》


我一直怀疑我的邻居是个外星人。他那古怪的额头,还有可笑的口音,常常引得人们围观哄笑。所以我常常叫他"老外 ",意思是别瞒我了,我知道你是外星人。
晚上看完电影《黑衣人3》回来,我们一起到小区楼下的小饭馆喝酒。老外特别喜欢喝瓶装的燕京啤酒,而我喜欢喝扎啤 ,我们经常一起点上几个小菜,有一搭没一搭地喝。老外和我一样有失眠症,有时夜深了他会到我这里喝酒。他比我年长十岁,有时除了取笑他是个外星人以外,我会怂恿他讲讲自己的事,这时他就编一些火星漫游之类的故事逗我玩,有时我们会比赛看谁编的故事更离谱。
但是今天晚上喝过酒以后,老外突然慢慢地说:"能陪我一起走会儿么?我想我很快会和你告别了。"于是我们一起晃晃悠悠地走上了三环。
此时夜色已深,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城市变得安静,立交桥就象一个个疲惫的怪兽,无声地栖息在夜的阴影里,一轮暗黄的月亮斜斜地挂在天边。
老外说道:"我不是外星人,但是我来自未来世界。"我有点吃惊,但又仿佛早已预料到了,于是我一边走,一边听着他讲这个奇怪的故事。
原来在地球上,文明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没有消失,但是世界变化很大,科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一天,科学家在观测一个银河系外围的黑洞时,发现从里面逃逸出很多的信号,经过转换分析,人们惊讶地发现,许多信号原来记录的是很多世纪以前地球人类的生活。这也许是某个外星智慧观察者所留下的记录,但不管怎样样,这个信号源源不断地输出给地球,变成了人们最大的娱乐项目。但是这个观察的角度是有限的,因此看上去就象若干个频道在不停地播放着关于过去生活的肥皂剧,并且剧情是不连贯的。
"这非常有趣",我说,"在我小的时候,在夏夜,当我站在院子里,看着遥远的星星,我常常在想,会不会有一双眼睛在一直盯着我看。"
"很可能,但是刚好看到你的机率实在是太小了",老外说。
通过这种方式观察别人的生活,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感受,仿佛过去和现在叠加在一起,相互缠绕。
"呈现在你眼前的画面是如此真实,不禁让人感同身受。当看着别人正在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时,你不会意识到,这个决定,其实在若干个世纪之前已经发生。"
另一方面,以未来的眼光看待过去,往往会给过去披上一层浪漫的面纱,从而显得分外迷人。
"当然,在某些方面,你的这个世纪确实比我的世界浪漫得多。比如说,在我们的时代,月亮消失了。"
"这怎么会呢?"
"怎么不会?在两百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接近地球,为了保护地球的生命,人类用核弹改变了月亮的轨道,让它与小行星相撞。地球得到保护了,但是月亮也撞成了碎片,肉眼是看不到了。"
我很吃惊,因为我无法想象没有月亮的世界。没有了月亮,意味着那个千百年来,人们通过诗篇共同构筑的瑰丽想象世界消失了,夜就不再有夜的味道了。
"所以当我看到信号中出现过去的月亮时,我总是看得如痴如醉。"
"难怪你经常深夜出来喝酒,是不是为了看月亮啊?"我打趣道。
"早看饱了。"
"好吧,趁着夜色无边,讲讲你的艳遇吧。"
"有一回,我在信号上看到了南国的风景,是深夜,某个湖边,湖水微微地荡漾,将月光打得粉碎又慢慢地揉成一团。风吹着树叶,而路灯就象湖滨的杨柳,温柔地起伏在高楼的阴影里。"
"那一定是西湖。"
"是的。然后我看到一个女孩,慢慢地沿着湖堤行走,我看不到她的脸,但是风不时地吹拂她的长发。突然间,我曾读过的一首诗从脑海中跳跃而出。。。"
"塞纳河在米拉博桥下流着/而我们的爱情/我必须追忆么/那痛苦后面往往是欢乐/愿黑夜来临愿钟鸣响啊/时日在飞逝而我却滞留着。。。"
"你一定是爱上这个女孩了。"
"没办法的事,何况在这样的一个月夜。"
"你是因为这个来到我们时代的吗?这样倒是好理解了。"
"是的,在我们的时代,科学家们已经发明了时间机器,但是和科幻小说里所描写不同的是,所有的时间机器都是单程使用的,就是说一旦你进入了某个设定的时间后,你就回不去了。"
"那么,你是被困在我们这个时代了。不知道刚说你是勇敢还是笨。"
"其实你们这个时代挺不错的。我愿意留下来。"
"接着说那个女孩的事。"
"过来之后,我找到了那个女孩。"
"后来呢?"
"我们恋爱,结婚,然后又分手了。"
"啊?你大老远地过来,就这样子结束啊?"
"这很正常,非常正常。"
"能说说你们分手的原因吗?"
"小秋她很漂亮,也很温柔。我们曾经相处得很好,但是两个人处一辈子实在是太难了。象我,经常和周围格格不入,而她,仿佛永远长不大,太孩子气了。我们都曾经试着去改变对方,但是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甚至是徒劳的。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放弃。"
"那么最终你选择了一个人孤独地漂泊在异时代?"
"其实,我来到这个时代,除了恋爱以外,是有使命的。"
"哦",我一下子有了兴趣,"说说看,是什么使命?"
"用我们的话说,是考古。"
"时间旅行是很昂贵的,象我一介平民,怎么拿得出那么一大笔钱?所以我们和政府签订协议,用考古来作为交换。"
所谓考古,是指当时间旅行者来到古代以后,要以历史亲历者的身份记录那个时代的生活,并撰写成文字流传到他们的时代,以作为文明传承的借鉴。
"说起来,文字的流传可不容易,你们怎么保证能够将记录完整地保存到你们的时代呢?"
"所以我们在时间旅行之前会先进行写作的培训,掌握一定的技巧。此外我们会有一些基金会提供赞助,以方便记录的印刷和保存。"
我笑道,"难道说诺贝尔基金会的钱你们也投了?难道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也有不少是时间旅行者?"
老外笑了笑,"也许吧。"
"我说呢,他们怎么能够从那么不一般的视角来看待所处的世界。"
"其实你们中国古代也有不少诗人和哲学家也是已确认的考古者。"
"我猜庄子和李商隐应该是。象庄周梦蝶完全是记录来到另一个世界的经验,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锦瑟》更是直白地描写了时间旅行带来的惆怅。"
他笑了笑,"也许吧,原谅我不能透露得更多,这是我对他们保持尊敬的方式。"
我问道:"那么你呢?你写得怎么样了?潜伏在我身边的大作家?"
他摇了摇头,"才刚刚开始写。"
突然他抬起头来,"朋友我要和你告别了。我要去别的地方去听听、看看。"
这时我们已经走到了通惠河边,我知道是分手的时候了。
我说道,"那么老外,你在时间旅行的过程中,有什么时刻是特别完美的吗?"
他严肃起来,说道,"在我经历的所有时刻中,并没有一个时刻比别的时刻更加完美,每一个时刻都值得你去用生命细细体会。"
他指着天边的明月,"在一些时代里,月亮连接了千万代人的内心世界,是文明的永恒象征。但是在另一些时代,已经消逝的生命却依然鲜活地呈现在后人面前。所以生命虽然短暂而又渺小,但是却比月亮更为悠长。而时间就象河流,时而和缓时而狂暴,时而坚硬成冰,时而弥漫如雾,在河边的人们一代代地跨过时间之河,却看不到河的源头和归宿。而人们在河边的身影就幻化成文明。"
我们握手道别,我呆呆地看着他的身影从远处的路灯下消失,而天空象个漏斗一样倒挂下来。
我突然觉得疲倦,就走到河边的躺椅下,躺下来休息。我迷糊地想到,也许老外只是我的一个想象,也许我一觉醒来会意识到自己才是个时间旅行者,又或者我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条鱼,好奇地向上看着这个世界。
总之,我睡着了。

2012年9月8日

房事2007(三)

前面说了,房产开发的实质是将土地变现。因此,伴随着房产的开发,社会财富随之增加,因而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也随之增加。那么为什么前几年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发生通货膨胀呢?
考虑一下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因素。
除了土地变现和国有企业资产变现以外,还有2个重要因素会增加货币流通量。
1是引进外资和贸易顺差。外资进入中国,必须通过政府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在国内流通,企业出口赚的外汇也必须兑换成人民币。对于这部分人民币,政府并不是从国库里拿的,而是直接增加印刷量,从而造成供应量增加。
2是银行坏账。政府除了财政拨款外,也会通过增发人民币来填补银行的坏账。
而下面的3个因素会减少货币的流通量。
1是居民储蓄,存入银行的钱多了,用于消费的钱就少了。
2是国债,购买国债就是将钱直接存入国库。
3是加息,鼓励国民将更多的钱存入银行,并抑制投资。
老百姓为了抵抗房产、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不得不选择将自己的更多收入存到银行,并因此节衣缩食,努力减少在其它方面的花费。在社会投入总量变化有限的范围内,投到房产、教育、医疗的钱越多,那么投到食品等日常消费领域的钱就越少。
对比一下我国的改革和俄罗斯的改革,可以看到很有趣的东西。
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实现私有制,也就是通过将国有资产拆成全民股份,然后一人一份分了。因而国民财富通过这种方式一次性折现,造成通货迅速增加,货币对内迅速贬值。为了对付通货膨胀,政府逐年提高国民工资收入,从而加强国民的购买力,打开国内市场。
两国的改革有以下共同点:一是本质都是将国有资产私有化,明确产权。二是引入外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三是改革的结果造成了贫富分化,出现了不同的利益团体。
两国改革的不同点有:一、俄罗斯采用剧烈变革,中国是渐进变革,前者是短痛,后者是长痛。二、俄罗斯在改革前后保障国民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福 利,因此老百姓可以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我国由于受8.9事件的影响,对通货膨胀特别敏感,所以通过住房、医疗、教育来抑制通膨。三、俄罗斯通过卖石油 来引进外资,而我国通过廉价矿产、劳动力来引进外资。四、俄罗斯的改革名义上人人受益,但是引发政治的动荡。中国的土地和国有资产拍卖老百姓无份参与,但 是他们用这部分损失换来了政治上的稳定。

2012年8月21日

[歌词] 希望和悲伤

看不清,你那闪烁的眼睛
听不清,你那隐约的耳语
你的心,仿佛忽远又忽近
我的心,猜不透你我的结局

慢慢靠近,缩短你我的距离
依然小心,避免莫名的抗拒
回首往事,你曾开心地鼓励
搜寻记忆,欢笑陪伴着泪水

而泪水,记录了一天又一天
而欢笑,憧憬着一夜又一夜

希望和悲伤只是我的幻觉
在梦里依然期盼你的出现
不要说过去只是美丽的错误
就让一切留待明天去回忆

希望和悲伤不是我的幻觉
在梦里依然看见你的出现
如果说过去只是美丽的错误
就让一切留待明天去回忆

2012年8月8日

The 5S Rules in IT System Design



Here 5S Rules means: Simple, Solid, Strong, Safe, Smart.

Simple
Simple means: 1. the logic is easy to understand; 2. the architecture has weak coupling connections.

According to Modular Design methodology, generally during design, we firstly define the Domain of the system, and then define Modules within system, and then define Function Points within Module.

When wo do Top-Down design, it's easy to follow Simple Rule, but sometimes the Function grows slowly, it extends from a Function Point to a whole system, in that case, we need to reconstruct the system design, and that's painful.

Let's take an example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re's a work station in the workshop, which needs a worker to do assemlby and quality check after that. So strictly speaking, this worker combins 2 roles: Operator and Quality-checker. But since it requires low skill level and long cycle time, so these 2 functions have been combined to 1 single person. Accordingly, the IT system writes 1 single Logic for that.

But as it requires shorter cycle time and higher efficiency, new worker has been recruted, so this workstaton has been extended to 2 workstations shared with 2 persions, 1 for assembly, 1 for quality checking. At that point, IT system will also be required to split the funtion into 2 Function Points.

To reduce development time, we might add some IF THEN ELSE judgement into original logic, and then different role executes different logic block. That means, load the whole logic first, then execute its sub-logic-block.

Another solution is, analyze the request following Simple Rule even during original design, to package Assembly & Quality-check logic into different Logic Block, and then combine the Logic Block during deployment. That means, 1 person will be assigned with 2 roles' logic before change, and 2 persons will be assigned with their own roles with their own Logic Blocks after change. The background codes only covers Logic Block, and frontground will display it according to role-logicblock configuration.

Solid
Solid means: The logic need to be solid and complete.

The completeness of business logic could help to reduce system exception, and increse system availability.

An effective method of executing Solid Rule is to run Black-box test, let users to write test cases, let users to do the acceptance test.

Because developing guys focus on nornal work flow mostly, but users notice more exceptional work flow, and the test for exceptional work flow helps to increase the completeness of business logic.

Strong
Strong means the system needs to be strong, can support multiply sessions, lots of users, huge data. The system needs to reduce down time throughout all kinds of methods.

As for hardware, we may use Cluster, Load Balance and other technology to increse system availability.

As for software, we may use Cache, Read-write seperation, User grouping, Redundancy, Archive, Database Partition, and other technology to reduce computing time.

One simple method of keeping strong is to find the Bottle Neck of the problem. For example, the bottle neck of one system is running one specific report, which may cause long time waiting if several persons are running it in the same time. The resolution is to increase hardware performance to reduce query time, or to optimize query SQL and Table struchture, or to dispatch report with user permission, such as running report in advance during free time.

Safe
Safe means to avoid service interruptions by all means.

The Black Swan Inccidents - unpredictable exceptional inccidents - are difficult to avoid, the resolution is to accumulate problem resolving methods, and deal with exceptions by alert, logging, notification, so the system can continue to serve.

It will be good to desing a configurable Exception-handling Module, which could take exceptions quickly without rewriting core codes.

Smart
Smart means to use smart methods.

Now we have a lot of open source codes, modules, methodology, and a lot of internet appplications might be introduced into Enterprise systems.

For example, Map-Reduce is known as Google's methodology, it has been used in lots of web sites, and actually we could use it to simplize logic blocks with a lot of IF THEN ELSE judgement.

IT系统设计中的5S原则



5S原则:Simple, Solid, Strong, Safe, Smart.

Simple
Simple就是简单原则,这里的简单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逻辑简单容易理解,另一个是架构简单耦合性弱。
按照模块化设计的方法,通常我们在设计时,首先界定系统的边界,然后在系统内划分模块,然后在模块内划分功能点。
通常在进行自顶向下设计的时候,Simple原则是很容易遵守的,但是有时功能是在慢慢增强的,从一个功能点成长为一个系统,在后期开发的时候往往会对前期的设计进行重构,这是相当痛苦的。
举一个制造系统的例子。
比如车间有一个工位,要求工人做装配的活,装配完成后做质量检查。严格地说,这个工人集成了两个角色:装配工和质检员,但是由于生产技术难度低,对生产节拍要求也低,因此为了节省人力成本,这两个动作由同一个人完成。而对应的IT系统功能将逻辑也统一起来,以方便用户操作。
但是后来生产节拍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效率,车间招募了新的工人,一个工位变成了两个工位,一个人的活变成了两个人的活,其中一人专门做装配,另一人专门做质检。这时要求IT系统将功能拆分出来,将一个逻辑变成了两个逻辑。
通常为了减少开发的时间,我们可以在原先的完整逻辑中增加若干个IF THEN ELSE的判断,然后让不同的角色执行不同的逻辑块。也就是说,先加载逻辑,再判断执行。
另一种设计思路是,在第一次开发的初期,按照Simple原则进行分析,将装配的逻辑和质检的逻辑分别封闭成逻辑块,在实施的时候根据配置的情况进行组合。对应的,变更前一个用户执行两个角色的逻辑,变更后两个用户各执行对应角色的逻辑。后台的代码只负责各自独立的逻辑,前台的展现则根据配置的情况对逻辑进行组合。

Solid
Solid就是逻辑要牢固完整。
业务逻辑的完整可以减少系统的异常,从而提升系统的可用性。
执行Solid原则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黑箱测试,让用户撰写测试场景,让用户进行接收测试。
开发人员往往想到正常的业务流,而用户则熟悉更多异常的业务流,而对异常业务流的测试可以提升逻辑的完整性。

Strong
Strong就是系统要可靠,能够支持多并发性、多用户、大数据量,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当机时间。
硬件方面,可以通过Cluster、Load Balance等提升系统的可用性。
软件方面,可以通过缓存、读写分离、用户分组、冗余、归档、数据库分区等技术减少计算时间。
保持Strong的一个简单原则是找到并解决瓶颈所在。比如某个系统的瓶颈是跑某个特定的报表,如果几个人在同一个时间段跑此报表,则造成数据库查询长时间等待。解决的办法是从硬件的角度提升数据库的查询效率,或者优先查询语句及表结构,还有一种办法是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对查询请求进行调度,比如提前在空闲的时间段事先在后台执行查询。

Safe
Safe就是安全原则,通过各种办法避免系统服务的中断。
在IT系统中,黑天鹅事件(无法预测的异常事件)是难以避免的,解决的办法是不断累积异常处理措施,每当有异常的时候,通过报错、日志、通知等方式将异常处理,从而避免系统服务的中断。
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规划一个可配置的异常处理模块,这样可避免在重写核心代码的情况下实现异常的及时处理。

Smart
Smart就是聪明原则。
现在网络上开源的代码、模块、方法论很多,许多互联网的应用也可以借用到企业系统。
比如Map-Reduce是GOOGLE倡导的方法论,实际上许多包括大量IF THEN ELSE的代码都可以利用Map-Reduce进行逻辑的简化。

2012年7月21日

Walking in the Air中文歌词.lrc



儿子喜欢听Walking in the Air,但还不会唱这么长的英文歌,于是做了翻译,加工成中文版。
根据Connie Talbot版本制作伴奏带:


[00:02.22]空中漫步
[00:05.45]中文翻译:tallrain
[00:08.12]
[00:10.34]我们漫步在空中
[00:15.31]飘在月下的天空
[00:22.80]看见了人们
[00:25.32]睡在香甜的梦中
[00:29.94]
[00:32.71]紧紧地拥抱
[00:37.82]在蓝色的夜空驰骋
[00:45.18]一起向上飞
[00:47.66]飞向遥远的星辰
[00:54.71]
[01:10.25]穿过这世界
[01:15.29]村庄消失在梦中
[01:22.81]河流和山丘
[01:25.23]森林溪水一起走
[01:29.99]
[01:33.06]孩子们张着嘴
[01:37.91]惊讶地看着
[01:42.82]没有人能相信
[01:47.48]他的眼睛
[01:51.48]
[01:51.63]遨游在空中
[01:56.44]游过冰冻的天空
[02:03.99]巨大的冰山
[02:06.87]飘过我们的身边
[02:11.43]
[02:29.01]突然间跳进了
[02:34.20]深深的大海 
[02:39.02]沉睡的鲸鱼呀
[02:44.13]跳向了天空 
[02:48.75]
[02:50.28]漫步在空中
[02:55.26]在这夜空中跳舞
[03:02.82]看见了人们
[03:05.26]送上他们的祝福
[03:11.07]
[03:12.74]漫步在空中
[03:17.53]漫步在空中

2012年7月20日

What IT System can learn from US Transportation System?



I've travelled to US for 2 weeks at May this year, and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high effiency of US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said that US is A Country On Wheels, and somehow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ffiency affects its Labor Productivity, and the Road Network also improves the balance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Here from performance point view, I want to list out some learnings from US Transportation System, which might help us to improve IT System.

1. Read/Write Separation
US roads mainly includes Interstate Road, State Road, and Country Road.
For Interstate Road, it's the main road for long driving Trucks, and a wide Buffer Zone is setup between the 2 directions. For State Road, it might not setup Buffer Zone, but a Mark Line is painted for separation. And as for Country Road, it doesn't need Buffer Zone or Mark Line because of its low traffic.
To understand it in IT language, this design might be regarded as Read/Write Separation.
Considering business request, both Read & Write operations are part of normal procedure, they are not special logicically. But if Read & Write happens into the same Database Object, then we must consider impact of concurrency: Write operation might lock the Table, thus makes Read Operation waiting.
According to Object-Oriented Methodology, if both Read & Write operations are for same Object, then after mapping, both opertions should be defined in the same Table, and this mapping is logically simple.
For example, if we need to read Attribute 1 and to write Attribute 2 of Object A, then after mapping, it equals to Read Column 1 of Table A, and to Write Column 2 of Table A. Since these 2 Attributes are defined in the same Table A, then Writing Column 2 will lock the records of Table A, and Reading Column 1 will be held until the lock released(after Commint/Rollback). So this design might impact performance.
Let's take an example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Object of Work Order, it has some Meta Information such as Scheduled Date, Product Number, Quantity, and it also has Non-Meta information such as Current Manufacturing Station, Current Stock Location.
From begining of Manufacturing, the Meta information will not be changed, it will only be accessed from Read operation, but the frequency might be high, because every station requests to Read it.
While its Current Manufacturing Station and Current Stock Location will be changed a lot of times, so they will be updated every time, and each time it updates, this kind of Write Operation will lock records of Work Order Table, so the Reading of Meta data might be delayed.
So considering performance, we should define Work Order's Meta information into one Table, and define Current Manufacturing Station, Current Stock Location and other frequently changing Attributs into another Table or other Tables, as a result, the Read & Write operation has been separated, so the Write operation will not impact Read operation.

2. Redundancy
There're 3 examples, which might be understood from concept of Redundancy of IT System.
1) Buffer Zone of City Road
Buffer Zone is setup between 2 directions in City Road, and it's getting narrow right before Street Cross, and an extra Lane appears for Left Turn cars waiting.
The advantage of this design is that the Left Turn cars wouldn't affect direct traffic, after all direct traffic impact total traffic mostly, so its priority should be highest.
2) Waiting Zone of small road
Cars driving in the main road will not slow down before Street Cross with Green Light signal, it will keep normal speed, for the main road has the highest driving priority.
As for cars drving in small road, they might be waiting for quite a long time before getting into main road. So the Waiting Zone should be designed with capacity of having quite a lot of cars waiting.
3) STOP Board
While cars are driving at community, they should be stopped at STOP Board literally - even no one in sight, and drivers must make sure it't clear before continues driving.
This act seems like an obvious redundancy, for the rate of cars meeting is not high for most of time, but the law orders drivers to stop, why?
Because even the incident rate is low, but as a typical Black Swan incident, it's very hard to forecast, and it will be the Bottle Neck while it happens.
So following this rule, although people spend more time at road, but the incident rate is dropped down, so it's acceptable.

As for IT System, the Redundancy desig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performance.
Take examples of Database Query performance, usually there're 3 cases might affect performance.
1) Group By Query
According to design method of Database, during Group By Query, it's quickest while the type of Group By Column is Number Type. And the Query time might be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times longer - if the type of Group By Column is Char.
So if business requires Group By Query, at first we should add a redundant Column, which Type is Number, then we map the Number with original Char value. So we Query data Group By Number Column, and then we Join this Dataset with mapping Table, to get result finally.
As from Business point view, this extra Number Column is redundant, but it's a Must to improve performance.
2) Full-table scan
Full-table scan is a very common scenario, it consumes a lot of Query time, and the solution is very simple: adding Index.
From business point view, Index is also redundant, but the affection is great.
3) Recursive Query
Recursive Query is Database's weak point, it consumes a lot of time even Database has Built-in Functions for it.
A common example is BOM structure. Usually BOM uses multiple level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o build structure, so it requires a lot of Recursive Query to get the whold structure, and it's getting much longer while quantity or level increses.
For this kind of Query, a common solution is prepare the data before business required, by querying BOM, and saving it into a Flat Table or a Materialized View, and the business logic could Query from this Flat Table or Materialized View later.
That means, to use redundant time before buniness required, to use redundat data outside business logic, prepare data in advance, so that we can reduce Query time while business happened.

美国公路系统对IT系统的借鉴



本人于今年5月到美国出了两周的公差,在此期间美国公路系统的发达高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常听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路系统的效率直接影响了国民的劳动生产率,而公路网的健全也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均衡。
这里我试图从性能的角度出发,记录几点美国公路系统对IT系统的借鉴。

一、读写分离
美国公路主要分州际公路、州内公路、乡村公路3个级别,大致对应中国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
其中州际公路是卡车物流的要道,公路的两个方向之间有很宽的隔离带。州内公路虽然不一定设置隔离带,但是至少通过划线的方式区分行进方向。而乡村公路由于车流量小,往往只有一个车道,因此就没必要区分和标注了。
用IT的语言解读,这个设计相当于读写分离。
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读和写的操作都是正常流程的一部分,从逻辑上来理解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但是如果读和写针对同一个数据库对象,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并发性的影响:写操作造成的锁表会导致读操作的等待。
按照面向对象的方法论,如果读和写针对的是同一个对象,那么对象经过映射之后,所有操作针对的属性都应该放在同一个表中,那么这种映射关系的逻辑是最简洁的。
比如对于对象A,要读属性1,要写属性2,那么经过映射,相当于读表A的字段1,写表A的字段2。由于这两个属性放在同一个表中,那么对字段2的写操作会造成表A中这一行数据的锁保护,一直要等到锁保护解除(COMMIT/ROLLBACK)才能进行此行数据的读操作。因此这种设计可能会对性能造成影响。
举一个生产系统的例子。
比如工单这个对象,有工单的元信息如计划生产日期、产品号、数量等,此外还有工单当前所在制造工位和库位等信息。
一旦进入制造环节,那么工单的元信息就不会有变动,对它的操作只有读操作,但是很频繁,因为每个工位都会读取。
而工单的当前工位和库位会不断地变动,因此会不断地写,而每次的写操作都会造成数据行的锁保护,因此影响元信息数据读取。
因此从性能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将工单的元信息放在一个表里,而将当前工位和库位等不断更新的属性放在另一个或若干个表里,从而实现了读写分离,这样写的操作不会影响读的操作。

二、冗余
美国公路系统中有3个例子,可以参照IT系统中冗余的概念进行理解。
1、城市公路中央隔离带
城市公路的2个走向之间有很宽的隔离带,当道路有转向时,隔离带区域缩小,留出一个车位的面积供左转向车等待时停泊。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转向车不会影响直行车,毕竟直行车对总体流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直行车道的畅通是优先级最高的。
2、小路等待区域
行驶在大路上的车辆,如果是绿灯,即使要经过路口,车辆的速度保持在正常行驶速度,司机不会减速行驶,因为大家都认为主路的行驶优先级高。
那么行驶在小路上的车辆,在驶入大路之前,可能会经过较长时间的等待,以避免和主道车辆争抢。因此小路在接入大路之前,所设计的区域应允许较多车辆的临时停留。
3、STOP牌
车辆行驶在住宅或办公区时,在与人车可能交汇的路口设置STOP停车警示牌,司机必须在此牌前将汽车减速停车(即使路口无人),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这个举措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明显的冗余,因为很多路口人车交汇的概率并不高,但是法律规定司机必须在此牌前停车,其意义何在呢?
这是因为事故出现的概率尽管很低,但是作为黑天鹅事件,是很难预测的,并且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堵塞交通的瓶颈。
因此尽管大家都增加了道路停留时间,但是恶性事故出现的概率降低了,因此这个冗余是合理的。

对于IT系统来说,冗余设计通常也是提升性能的有效方法。
以数据库查询性能来说,通常影响数据库查询的有以下3种情况:
1、分组查询
按照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当进行分组查询的时候,查询的字段类型为整型时效率是最高的,如果用字符型字段进行分组,则查询消耗时间会达成百上千倍之多。
因此当业务需要进行分组查询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在数据库里增加冗余字段,将要分组的字符型数据映射成整型数据,将数据按照整型字段汇总,然后将数据集与映射表关联,最终得到我们需要的业务数据。
从业务的角度出发,这个增加的整型字段就是冗余数据,但是它对提升性能是不可或缺的。
2、全表扫描
全表扫描是一个经常碰到的场景,会消耗大量的查询时间,解决方法很简单,是建立索引。
对于业务来说,索引也是冗余数据,但是效果立竿见影。
3、递归查询
对于递归的处理是数据库的弱项,即使数据库有一些处理递归的内置函数,但是往往还是会产生大量的查询时间。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BOM的结构。通常BOM采用多级父-子件关系来建立完整的结构,因此在还原时会有大量的递归查询,随着查询数量和层级的增加,查询时间会变得相当长。
对于此类查询,一个常见的解决办法是提前做数据处理,在业务发生之前,将BOM的结构查询出来,并且以展开的平表格式存储到表或物化视图中,这样业务发生时直接查询平表或物化视图即可。
也将是说,利用业务发生前的冗余时间,利用与业务逻辑无关的冗余数据,提前处理从而减少业务发生时的查询时间。

2012年4月23日

Vienna - by Tom Norris

Slow down you crazy child
You're so ambitious for a juvenile
But then if you're so smart tell me
Why You are still so afraid?

Where's the fire, what's the hurry about?
You better cool it off before you burn it out
You got so much to do and
Only So many hours in a day

But you know that when the truth is told
That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Or you an just get old
You're gonna kick off before you even
Get halfway through
When will you realize, Vienna waits for you?

Slow down you're doing fine
You can't be everything you want to be
Before your time
Although it's so romantic on the borderline tonight
Tonight,
Too bad but it's the life you lead
You're so ahead of yourself that you forgot what you need
Though you can see when you're wrong, you know
You can't always see when you're right. You're right.

You got your passion you got your pride
But don't you know only fools are satisfied?
Dream on, but don't imagine they'll all come true
When will you realize, Vienna waits for you?

Slow down you crazy child
Take the phone off the hook and disappear for a while
It's alright you can afford to lose a day or two
When will you realize. Vienna waits for you?

2012年1月5日

Android获得mp3文件信息





public boolean GetMp3Info(String mpFullname)
{
try
{
mpFilename = "";
mpTitle = "";
mpArtist = "";
mpAlbum = "";
mpDuration = "";
mpSize = "0";
String selection = MediaStore.Audio.Media.DATA + " = ?"; // like
//String path="/mnt/sdcard/music";
String[] selectionArgs = {"/mnt" + mpFullname};
//String selection = MediaStore.Audio.Media.IS_MUSIC + "!=0";
String [] projection = {
//MediaStore.Audio.Media._ID,
MediaStore.Audio.Media.TITLE,
MediaStore.Audio.Media.ARTIST,
MediaStore.Audio.Media.ALBUM,
MediaStore.Audio.Media.DURATION,
MediaStore.Audio.Media.SIZE
//MediaStore.Audio.Media.DATA, // --> Location
//MediaStore.Audio.Media.DISPLAY_NAME,
};

Cursor cursor = null;
cursor = managedQuery(MediaStore.Audio.Media.EXTERNAL_CONTENT_URI, projection, selection, selectionArgs, null);
// Cursor cursor2 = query(MediaStore.Audio.Media.EXTERNAL_CONTENT_URI, null, 
// null, null, MediaStore.Audio.Media.DEFAULT_SORT_ORDER)
mpTitle = cursor.getString(0).toString();
mpArtist = cursor.getString(1).toString();
mpAlbum = cursor.getString(2).toString();
mpDuration = cursor.getString(3).toString();
mpSize = cursor.getString(4).toString();
//cursor.getString(5).toString();
return true;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false;
}
} // GetMp3Info() 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