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

android和twitter将改变世界

题目有点大了,我想说的是:android+twitter=智能终端,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将计算机的历史分成3部分:PC集成计算设备、移动设备智能化、终端智能化。
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普通PC已经能够完成传统大型计算设备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集成的多媒体等功能构成了当前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础。
而随着iPhone和Android的进一步普及,手机将在高级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智能化,而拍照、录像、投影、多媒体、通话等功能将作为模块集成进去。
在可见的未来,终端设备将进一步智能化,至少Android和twitter已提供了实现的基础。
所谓终端,是网络的数据输入/输出模块。而网络,除了狭义的互联网和局域网外,还包含了物联网、通讯网、家庭网,以及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网络。
在举例之前,我们先建立两个假设:
1、终端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这意味着数据传输能通过TCP网络进行。而终端的自有功能作为模块集成进去。
2、终端采用类似twitter的工具实现与服务器的数据交换。
如果剔除了多媒体文件、日志文件等非核心文件,大部分的数据可依据以下3条等效性假设进行处理:
1) 所有的数据都等同于一定格式的XML文件。
2) 所有的XML文件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的XML文件。
3) 实时处理等同于间隔时间很小的非实时处理。
经过上述处理之后,我们就可以采用类似twitter的稳定消息处理机制来实现终端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

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可能性。
例一:智能电表。
采用智能操作系统的电表,将跨越电网、互联网、家庭网。
电表的数据以微博的方式定期发给到电力公司、用户。
电力公司在接收到电表数据后,将相关数据和结帐单发送给用户,然后用户进行在线支付和核对。
重要的是,由于数据实现了及时采集,电力公司可以及时了解到电力资源的消耗和分布情况,短期内可以调整高峰的电力消耗,长期可以估算电力的用户需求。

例二:生产控制。
在大型的制造企业,往往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现对底层设备的控制和数据采集,而PLC是一种特有设备,需要借助OPC等中间层实现和企业核心系统的数据交换,成本高昂、维护困难。
假设有一种android设备,集成了底层控制的驱动接口,那么此终端可以直接在企业的局域网上进行数据的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可以采用开源类twitter系统。
如果企业的生产数据非常多,可能需要专门设置一台消息服务器,终端通过消息服务器实现与企业核心网的数据交换。

智能终端作为发送端,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业务处理(生成完整的业务数据)

套用模板(将业务数据转换成通用的数据文件)

拆分文件(将大的XML文件拆分,以方便传输)

发送文件

智能终端作为接收端,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接收文件

组合文件(将若干小的XML文件组合成完整的XML文件)

套用模板(XML文件映射为具体的业务数据)

业务处理(分析数据,执行相应的指令)

要注意的是,终端要获得完整的业务数据,必须保证消息序列被严格地按照顺序执行。

作为消息服务器,也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  接收/发送文件

-  组合/折合文件

-  套用模板

而对于业务的处理,则可以通过企业总线传递给具体的业务系统。

通过以上的等效性假设,我们发现,企业内的数据传递可通过微博系统完成通讯。智能终端的关键在于,数据传递完全通过标准TCP/IP完成,而设备的业务功能却作为一个功能模块集成到智能终端中。

电子书阅读器产品分析

目前流行的电子书阅读器是Kindle和iPad,但是它们无法在中国成为畅销的产品,原因是:中文支持不好、携带不方便、价格昂贵、电子书资源少。
下面是我对电子书阅读器产品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用户
电子书阅读器有以下的典型用户:学生、深度阅读者、上班族、宅居族,下面分别分析。
1、学生。如果阅读器能够包含课本和习题的大部分内容,那么可以有效减轻书包的重量。但是这会和传统教育图书的发行方造成利益冲突。
2、深度阅读者。目前的电子墨水技术和阅读器设计,还很难取代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但是电子书的价格优势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3、上班族。上班路上的零碎时间,基本上花在了短信、电子书、电影、游戏上了。如果要争取他们,阅读器的便携性和易用性一定要认真考虑。
4、宅居族。用电脑看电子书,阅读体验相当糟糕。因此只要优于PC,就可吸引这部分的用户。

二、内容
电子书可包含以下内容。
1、书籍。主要是32开本的虚构类作品和各类畅销书。
2、杂志。主要是16开本的流行杂志。由于尺寸较大,如果要保留杂志的布局和大幅广告,那么对阅读器的尺寸造成重大影响。
3、报纸。由于内容太多,在制作成电子书时势必要重新排版。
4、多媒体。访谈、多媒体广告等,可以嵌入电子书。如果制作精良的广告作为多媒体嵌入电子书,则可以减少电子书的价格,从而吸引更多人下载。

三、阅读器
考虑到上述用户和内容的特点,阅读器应该体现以下设计特点:
1、便携性。方便携带,其尺寸应该小于32开纸书,可以塞入牛仔裤的裤兜里。
2、同时支持32开和16开,这样可以在不需要重新排版的情况下支持杂志的阅读。建议采用双屏设计,在单屏朝外时模拟32开书,在双屏朝里时模拟16开杂志。
3、为方便使用,只保留HOME、目录、上页、下页功能键,简化使用。其它操作全部用触摸屏完成。
4、硬件支持多媒体,制作时包含多媒体。

四、制作/管理软件
由于电子书阅读需要较多的时间,因此用户并不需要管理大量的电子书。
但正如ITUNES是IPOD成功的秘密一样,制作软件将是此阅读器背后的重要支持因素。
为了体现阅读器的特点,制作软件将包含以下重要功能:
1、单键将32开书保存成电子书,并保持原有的分页,阅读器可同时支持单屏和双屏阅读。
2、单键将16开杂志保存成电子书,将对应页码剪切后按双屏拼接。
3、方便地将报纸内容重新排版成电子书。
4、方便地插入多媒体内容。

五、版权方
版权方的收入来源主要是:
1、电子书的销售收入,由于简化了渠道,减少了制作、发行、库存的成本,定价可以大大低于纸书。
2、电子书的广告收入,象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的杂志和周报,广告是电子书的主要收入来源。

六、开发者
如果向开发者免费提供简化版的制作软件,那么开发者可以自己制作公有版本图书和博客等数字化内容,从而丰富电子书资源。

七、电子书市场
在制作软件的配合下,同时向版权方和开发者开放电子书市场,可以快速有效地增加电子书资源,并且方便用户检索。
用户通过触屏操作,进行电子书的搜索和下载。
阅读器集成WIFI/3G模块,可以直接连接电子书市场进行电子书的下载。
用户可以通过PC进行个人帐户的充值。

我认为,电子书阅读器仅仅是用户终端,要想获得巨大的成功,除了终端要给用户带来出色的阅读体验外,还要做好制作软件、电子书市场等配套工作,象iPod一样做成一个配套工程。

2010年7月26日

资源守恒定律

本文试图论述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命题: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和一定的流通空间里,资源的数量是守恒的。
这里的资源借用了经济学概念,既包含自然资源,也包含人力资源。

先以时间作为变量举一个例子。
股票,可以看成是对未来的投资。社会财富积累起来以后,主要流向是消费和投资,消费是将资源投入当下,投资是将资源投向未来。
考察一下股市泡沫的过程。假设大家都认为10年之后新能源受到追捧,因此数以千亿的钱流向新能源领域,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大家压缩消费和其它领域的投资,因此当前的资源数量减少了。10年以后,如果新能源成功了,那么当前的投入加上新开采的资源,从而资源的总额大大提升,社会财富大大增加,进而股票得以升值。如果新能源失败了,那么没有带来新的社会财富,股票所购买的未来预期没有得到实现。
从某种角度来看,经济周期可以说是对未来资源预期的一个调整过程。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资源的计划有一个提前量,商品在交易之前就进行生产,因而要事先估计未来的销售,从而根据对未来的判断而决定现在的资源投入。在经济繁荣的顶峰,在流通领域投入的资源数量大于未来一定时间内实际的需要,因而你在当前提前享用了未来的资源,在当前资源有盈余,而在未来资源有亏损,所谓的卯吃寅粮,后人还前人的债。
实际的例子是美国的次贷。大量的底层民众用华尔街的钱提前有能力买到了房子,然后用房子的升值能力作为抵押换银行的按揭,银行又将抵押卖给国外的基金。泡沫前后的资源平衡表里,美国开发了大量土地,民众享用了几年房子,基金损失了大量的钱,而华尔街得到了大部分的钱。

再以空间作为变量举一个例子。
全球化可以说是资源在全球流通的一个典型例子。假如一年之内全球的汽车销量是非常稳定的,那么美国企业可以选择在美国生产,也可以选择在中国生产。假如汽车厂为了降低人力成本选择在中国生产,那么有大量的美元投资和元器件采购也转移到中国,那么在全球的资源平衡表里,部分资源从美国转移到了中国。
从美国全局而言,占领金融、高新技术、农业等产业,可以实现核心竞争力,将制造外包可以实现全体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从经济上而言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就政治而言,制造产业工人是一支影响投票的政治力量,政治人物必须考虑他们的立场。因此资本家从经济角度选择制造外包,而产业工人和政客却从政治角度坚持本地生产。

最后举一个时间空间作为综合变量的例子:中国房地产。
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供求关系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市场,因为最大的资源-土地,是控制在政府手里的。
从时间的角度而言,作为城市化的一部分,房地产的需求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土地供应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因此长期而言房价会不断地上涨,除非供求关系得到平衡。
那么为什么土地供应受到限制呢?这是因为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供应商品房的土地增加了,那么同时耕地的面积就减少。那么为了保住所谓的18亿亩耕地红线,商品房开发所需土地的供应必然受到限制。
当然有经济学家说了,粮食可以进口嘛。然而这就和上面分析的汽车例子一样,经济上正确的选择却是政治上不正确的选择。
由于我国选择了城市化(缩小农村,扩大城市)而不是城镇化(就地发展农村),事实上造成了这样的资源分布格局:农村的资源向城市汇集,小城市的资源向大城市汇集,最后由于全球化的作用,新兴经济体的资源向发达国家汇集。

2010年7月25日

边缘人

多年以前,我在杭州组织过一次碟友活动,大家一块买DVD、看电影。期间有两人刚开始并不说话,后来和我搭起话来就说个没完。后来老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他们平时很少社交,所以一旦碰到谈得来的人就特别来劲了。
这种处在边缘状态的心理我是最熟悉不过了。
我自小生长在农村,5周岁就下地干活了,然而我一直对于干农活不上心,事情做不好,许多种田的常识都不知道,力气又小,所以常常被别人嘲笑。而我从小就是书呆子,书能够让我废寝忘食,所以一旦碰到同样喜欢书的人,就让我非常地高兴了。
大学里学理科,然而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最后一排看文科的书,所以和周围的同学很少有学业上的话题,还好我兴趣广泛,足球、录像、台球等,所以有不少人一块玩。
我差不多有10年的网龄了,在网上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平时很少有社交的人,在网上却非常地活跃。
记得《约翰-克利斯朵夫》里讲,一位退休音乐教师,千里迢迢地过来,只为了和克利斯朵夫相聚,一起讨论共同关心的音乐话题。
3年以前,在做一个社交网站的时候,我认真地分析了传统社交圈和兴趣小组的区别。前者如家族、公司、学校,往往有利益的纽带在其中起作用,而后者往往是一种心理的需要。
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交圈里被贴上家族成员、同事的标签,然而一旦我们以内心深处的形象示人,则可能成为他人眼中的陌生人、边缘人。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更加短暂,更加不稳定。
然而所谓的主流人群,也在经历一个不断被分化的过程。
当我们的祖先还依靠狩猎为生时,种植农业的部落就是边缘人。
当大清帝国被西方列强舰炮轰开大门时,我们仍视工业化的西方人为蛮夷之邦。
观测天象的古代科学家被市集上的人们嘲笑。
希望用音乐记录心声的莫扎特被宫廷音乐家捉弄。
电脑天才曾经被社会视为异类,然而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在改变所有人的生活。
商人曾经被主流无数次地打击,然而现在商人却成为膜拜的偶像。
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正在进一步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资本主义在带给我们自由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孤单。
边缘人和主流人群的界限有时会很模糊,因为主流人群也容易被政治力量、经济活动等边缘化,而边缘人有时反而能引导主流。
也许互联网是上帝给边缘人群最好的礼物,它取代了传统的信件交流等,能够很方便很廉价地帮助我们抱团取暖。

2010年7月21日

日常生活的幻觉

我生长在农村。奶奶、父母、邻居有时会讲起从前的事情,他们的讲述渐渐带给我一种印象,就是这世界是一成不变的,世界反复地轮回,春耕秋种是永远的规律,而人类的繁衍也近乎遵从与自然一样的规则。即便是巨大的变革如外族入侵、王朝更迭,他们也平淡地称之为变天,就好象难以预测的天气一样,尽管令人讨厌但不会改变自然的总体节奏。
长大以后读到过一位历史学家的心得,他认为文明就好比一条河流,平凡的人们生活在河的两岸,偶尔有干旱偶尔有洪水,但一旦恢复平静,人们又心安理得地按照惯常的节奏生活,因此古老的智慧永远能发挥作用。
后来我又读到过一份令人心惊的报告,说大多数现在英国的居民,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的数百个祖先。也就是说,中世纪时的多数家族失去了繁衍的机会。
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很多令人吃惊的事实,但它与人们的直觉相违背。要理解进化论,要理解变化何以发生,就必须理解漫长的地质时间。而我们直觉地用我们的空间和时间尺度去丈量周围的世界。
当我们未成年时,我们用父母的世界观保护自己;随后的青春期我们勇敢地接受一切变化但力量有限;当人到中年掌握了大量的资源,然而此时他已害怕改变自己。
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诸多改变,让许多传统的智慧已经变得可笑,比如第一批按揭买房的人往往成为富翁,而老老实实存钱买房的人与自己的梦想越行越远。
我们的祖先依靠父辈相传的智慧就可以保平安传香火,而如今要保家人一生平安,你必须对今后数十年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假装日子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假装自己的所学永远不会过时,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觉而已,尽管这幻觉带给你平静,然而一旦惊醒只会更加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