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5日

边缘人

多年以前,我在杭州组织过一次碟友活动,大家一块买DVD、看电影。期间有两人刚开始并不说话,后来和我搭起话来就说个没完。后来老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他们平时很少社交,所以一旦碰到谈得来的人就特别来劲了。
这种处在边缘状态的心理我是最熟悉不过了。
我自小生长在农村,5周岁就下地干活了,然而我一直对于干农活不上心,事情做不好,许多种田的常识都不知道,力气又小,所以常常被别人嘲笑。而我从小就是书呆子,书能够让我废寝忘食,所以一旦碰到同样喜欢书的人,就让我非常地高兴了。
大学里学理科,然而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最后一排看文科的书,所以和周围的同学很少有学业上的话题,还好我兴趣广泛,足球、录像、台球等,所以有不少人一块玩。
我差不多有10年的网龄了,在网上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平时很少有社交的人,在网上却非常地活跃。
记得《约翰-克利斯朵夫》里讲,一位退休音乐教师,千里迢迢地过来,只为了和克利斯朵夫相聚,一起讨论共同关心的音乐话题。
3年以前,在做一个社交网站的时候,我认真地分析了传统社交圈和兴趣小组的区别。前者如家族、公司、学校,往往有利益的纽带在其中起作用,而后者往往是一种心理的需要。
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交圈里被贴上家族成员、同事的标签,然而一旦我们以内心深处的形象示人,则可能成为他人眼中的陌生人、边缘人。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更加短暂,更加不稳定。
然而所谓的主流人群,也在经历一个不断被分化的过程。
当我们的祖先还依靠狩猎为生时,种植农业的部落就是边缘人。
当大清帝国被西方列强舰炮轰开大门时,我们仍视工业化的西方人为蛮夷之邦。
观测天象的古代科学家被市集上的人们嘲笑。
希望用音乐记录心声的莫扎特被宫廷音乐家捉弄。
电脑天才曾经被社会视为异类,然而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在改变所有人的生活。
商人曾经被主流无数次地打击,然而现在商人却成为膜拜的偶像。
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正在进一步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资本主义在带给我们自由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孤单。
边缘人和主流人群的界限有时会很模糊,因为主流人群也容易被政治力量、经济活动等边缘化,而边缘人有时反而能引导主流。
也许互联网是上帝给边缘人群最好的礼物,它取代了传统的信件交流等,能够很方便很廉价地帮助我们抱团取暖。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