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资源借用了经济学概念,既包含自然资源,也包含人力资源。
先以时间作为变量举一个例子。
股票,可以看成是对未来的投资。社会财富积累起来以后,主要流向是消费和投资,消费是将资源投入当下,投资是将资源投向未来。
考察一下股市泡沫的过程。假设大家都认为10年之后新能源受到追捧,因此数以千亿的钱流向新能源领域,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大家压缩消费和其它领域的投资,因此当前的资源数量减少了。10年以后,如果新能源成功了,那么当前的投入加上新开采的资源,从而资源的总额大大提升,社会财富大大增加,进而股票得以升值。如果新能源失败了,那么没有带来新的社会财富,股票所购买的未来预期没有得到实现。
从某种角度来看,经济周期可以说是对未来资源预期的一个调整过程。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资源的计划有一个提前量,商品在交易之前就进行生产,因而要事先估计未来的销售,从而根据对未来的判断而决定现在的资源投入。在经济繁荣的顶峰,在流通领域投入的资源数量大于未来一定时间内实际的需要,因而你在当前提前享用了未来的资源,在当前资源有盈余,而在未来资源有亏损,所谓的卯吃寅粮,后人还前人的债。
实际的例子是美国的次贷。大量的底层民众用华尔街的钱提前有能力买到了房子,然后用房子的升值能力作为抵押换银行的按揭,银行又将抵押卖给国外的基金。泡沫前后的资源平衡表里,美国开发了大量土地,民众享用了几年房子,基金损失了大量的钱,而华尔街得到了大部分的钱。
再以空间作为变量举一个例子。
全球化可以说是资源在全球流通的一个典型例子。假如一年之内全球的汽车销量是非常稳定的,那么美国企业可以选择在美国生产,也可以选择在中国生产。假如汽车厂为了降低人力成本选择在中国生产,那么有大量的美元投资和元器件采购也转移到中国,那么在全球的资源平衡表里,部分资源从美国转移到了中国。
从美国全局而言,占领金融、高新技术、农业等产业,可以实现核心竞争力,将制造外包可以实现全体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从经济上而言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就政治而言,制造产业工人是一支影响投票的政治力量,政治人物必须考虑他们的立场。因此资本家从经济角度选择制造外包,而产业工人和政客却从政治角度坚持本地生产。
最后举一个时间空间作为综合变量的例子:中国房地产。
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供求关系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市场,因为最大的资源-土地,是控制在政府手里的。
从时间的角度而言,作为城市化的一部分,房地产的需求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土地供应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因此长期而言房价会不断地上涨,除非供求关系得到平衡。
那么为什么土地供应受到限制呢?这是因为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供应商品房的土地增加了,那么同时耕地的面积就减少。那么为了保住所谓的18亿亩耕地红线,商品房开发所需土地的供应必然受到限制。
当然有经济学家说了,粮食可以进口嘛。然而这就和上面分析的汽车例子一样,经济上正确的选择却是政治上不正确的选择。
由于我国选择了城市化(缩小农村,扩大城市)而不是城镇化(就地发展农村),事实上造成了这样的资源分布格局:农村的资源向城市汇集,小城市的资源向大城市汇集,最后由于全球化的作用,新兴经济体的资源向发达国家汇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