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影评]未来的迷惘

不久前一位评论家指出,中国的科幻作品和外国的大不同,国内的主题总是积极向上,而国外的主题则往往灰暗消沉。但随即有科幻作家反驳,指出目前此类题材的写作,与以往已有较大的不同,对未来的预测也以消极的居多。

我已有很多年没有读过科幻的书了,但就我幼时的印象,确实以为未来是一片光明。我的小学老师对四个现代化的解释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个化是很快地实现了,然而在我的老家,现在还没有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人们还是以传统的精工细作的方式从事农活。

小时候很喜欢看科幻和童话类的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兴趣就渐渐地淡了,奇怪的是,现在还很喜欢看科幻类的电影,象<剪刀手爱德华>、<蝙蝠侠>、! <银翼杀手>、<兵人>、<异形>等。这类的电影往往调子很低沉,<剪刀手爱德华>因为特意营造一种童话的氛围,所以用色比较鲜艳;而其它几部电影都大量使用暗光和阴影。这类电影是很适合在夏天看的,能够降低人的体温。

现在想来,我之所以喜欢,可能是因为和从前的观影体验大不相同吧。我们的电影,主要以实景拍摄和人物演出的居多,很少有大规模的拍摄模型��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传统。想想看,我们的传统文学和艺术,描写未来的能数出几部呢?我们的文明是一个农业文明,大自然有着稳定和谐的节奏,"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所以圣人的教导就是追随这种和谐。四季虽有轮换,但未来总是不断地重复过去,所以无需考虑未来。我们的历法以天干地支为计,60年一个轮回,更远的事就无需计算得精确。

而西方的文明却与我们不同,希腊文明是一种海洋文明,犹太文明是一种迁徙文明。海洋与陆地是如此不同,不要说未来,就是一瞬间之后的事也会变得不可捉摸。而迁徙文明同样也缺乏稳定,所以这种文明中没有轮回的概念,却处处留下了时间的印迹。西方的哲学,从赫拉克利特开始,就不断地讨论"变化"这个主题。西方文明的进化,很象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童年时的天真烂漫,少年时的老成,青年时的热切,中年时的犹疑。这种犹疑体现在,尽管它随着全球化而迅速传播,但是它不象其它文明那么自信,它的核心建立在人性"恶"和"自私"的认知基础之上。房龙在<宽容>里指出,现代社会诸多症结的根源是,尽管技术和财富迅速地发展,但人类的智慧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提升。就人类而言,尽管我们的力量能够很轻易地影响甚至改变别人甚至别的物种的命运,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应当承担的责任;就个人而言,尽管我们的知识很快地更新,但是我们的情感却停留在动物交感神经的层面,我们的信念、希望和恐惧,和史前的人类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许多影视作品都很夸张地嘲讽了这一点,如龙珠中的人造人8号和16号,都是天真烂漫的人物,不象一些人类,只是拥有力量的恶棍而已。<异形>中的主教,可以一眼不眨地玩弄快刀绝技,因为他不知恐惧为何物。<玩转堕落街>中的异形,给我们带来的恐惧,其实和一般恐怖片里的变态杀手并没有什么不同,尽管时间地点剧情变了,不变的主题依然是人的欲念。

在<幽灵公主>中,阿席达卡对幽灵公主说,让我们一起活下去吧,而这种结局在西方的科幻电影中是不常见的。

我们的文明正随着全球化,被西方文明渐渐地侵蚀,尽管我们的知识阶层仍然怀念传统的文化,但是新的一代却更容易接受西方的思想,我想这可能是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更! 具有西方气息的原因吧。

没有评论: